在國際化趨勢的壓力下,國際教育是這幾年的教育政策中頗受重視的一環。過去作法多在中小學既定課程中,設法增加英文課程、雙語環境或國際交流之類的活動,對於提升國內學生的國際視野雖有所助益,但對海外人才來說,這樣的課程無法滿足其子女就學的需求。
近期,社會上的「文、白」之爭愈演愈烈,身為一位教師,我樂見教材選用不同觀點的素材,讓學生建構更多元的價值觀。此文不在於倡導,而是在於強調銜接教育的重要性。簡單來說,把文言文視為一種書面體,我們試著研究用哪些方法,可以幫助學生進入這個情境中,並找到學習的樂趣,未來無論是學業或自行閱讀文言文,都能有一個鷹架支撐著。一如選用翻譯小說作為文本,也應有其應該在學習上特別注意的地方。
在孩子學習數學時,許多家長常為了省時快速,或覺得這是一個聰明的「撇步」,而教導孩子們使用「關鍵字」解題。例如:看到題目中有「共」或「比誰多」就是加法;「差」或「比誰少」就是減法,殊不知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路上遭遇更多的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