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教育部正式宣布107課綱和大學考招新制延後實施,但明年大學學測仍然有重要的改變,就是將國文科分成兩天測驗,第一天考選擇題,第二天另考作文。且為了兼顧感性和理性,改為80分鐘完成兩篇長篇作文。這樣的測驗設計,看似更重視作文能力,實務上卻有讓人詬病之處。
社會領域學習範圍廣,進行教學時如果僅以一對多的講述法為主,學生在缺乏互動或實作經驗的單向聽講過程中,不但無法培養能力,對學習也興趣缺缺。因此,有必要在課堂上,提供學生動腦想、動手做、動口說、動耳聽、動眼看及適度走動等多元的學習策略,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武俠小說中的楚留香最厲害的絕活就是「彈指神功」,他將內力灌注在手指間的小石頭或彈珠, 隔空彈射而打敗敵手。利用物理概念所設計的「空氣砲」類似「彈指神功」,可彈熄燃燒中的燭火,抑或吹動輕質物品,屬於一項饒富趣味性且相對安全的科普活動。
一、習俗
㈠吃肉粽:擔心屈原屍體被汨羅江中的魚蝦吃掉,人們將米食包裹在竹葉中,投入江中,餵食魚、蝦,此米食為今日的肉粽。
㈡喝雄黃酒: 傳說白蛇傳中,白蛇白素貞喝了雄黃酒後化為原形,用以驅除疫病。
㈢掛艾草、菖蒲、榕枝:驅除病蟲害、避邪。
㈣立蛋: 求好運,源自於哥倫布的蛋,哥倫布以立蛋告訴人們創新與創意的定義。
㈤划龍船競賽: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首。